导读:1、甘肃包家式铁矿一、矿床概况甘肃包家式铁矿属现代风化沉积型铁矿床,以甘肃包家沟铁矿为代表,该铁矿位于甘肃省徽县,查明资源储量150万吨,平均品位TFe43.27%,属小型矿床。二、矿床地质特征(一)矿区地质甘肃包家沟铁矿区地质图如图8-7所示。该矿床赋矿地层为志留系白龙江群卓乌阔组,为一套半深水-深水陆架斜坡碳酸盐岩、含炭细碎屑岩、硅质岩建造,主要由硅质条带、团块灰岩、砂屑砂岩夹含炭板岩、硅质岩

在西北风化出来铁矿石多吗,甘肃包家式铁矿

1、甘肃包家式铁矿

一、矿床概况

甘肃包家式铁矿属现代风化沉积型铁矿床,以甘肃包家沟铁矿为代表,该铁矿位于甘肃省徽县,查明资源储量150万吨,平均品位TFe43.27%,属小型矿床。

二、矿床地质特征

(一)矿区地质

甘肃包家沟铁矿区地质图如图8-7所示。

该矿床赋矿地层为志留系白龙江群卓乌阔组,为一套半深水-深水陆架斜坡碳酸盐岩、含炭细碎屑岩、硅质岩建造,主要由硅质条带、团块灰岩、砂屑砂岩夹含炭板岩、硅质岩、硅质板岩组成。产珊瑚、层控虫等化石。是弱酸性还原湿热气候环境的产物。厚度2083 m。

(二)矿体特征

矿区已发现铁矿(化)体15个。产于志留系白龙江群卓乌阔组灰岩与板岩的接触部位,呈透镜状、长条状、脉状产出(图8-8)。矿体倾角较陡48°~81°,全铁含量19%~46.5%。主要矿体为Q10、Q17矿体。特征简述如下:

1.Q10矿体

分布在西沟西部,透镜状,走向由NE转向NNW,呈弧形展布,倾向由NW转向近西,倾角30°~80°。地表矿体宽度4.25~9.75 m,矿体地表断续长150 m,向西端逐步变窄尖灭。全铁品位在19.6%~46%之间,平均42.14%。经KD2-1平硐控制,矿体延深20 m。矿体上盘岩石为炭质板岩,下盘为灰岩。

2.Q17矿体

分布在西沟西部,透镜状,走向由近SN转向NE向,倾向由近西转为北西,倾角41°~82°。沿走向在地表呈弧形展布,地表长约200 m,厚2~7 m,全铁品位在18.4%~45%之间,平均品位40.72%,由地表向深部矿体变陡。矿体上盘岩石为炭质板岩,下盘为灰岩,矿体严格受含黄铁矿炭质板岩与灰岩层间裂隙带控制。

图8-7 包家沟铁矿床建造构造及矿体分布图

图8-8 包家沟铁矿0勘探线剖面图

矿石矿物依据X光分析及差热分析,大部分属于水针铁矿,有少量赤铁矿、黄钾铁矾、水赤铁矿、硬锰矿、软锰矿、磁铁矿、钛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有绢云母等。贫铁矿的夹石较多,为板岩和板岩的岩块或粘土泥砂等。

主要金属矿物特征:

褐铁矿:黄褐色和浅黄色、黑褐色,含量25%~96%,他形粒状,粒径一般0.01~1.0 mm。

赤铁矿:含量1%~4%。他形粒状,粒径一般0.05~1.2 mm。

块状、土状、多孔状、钟乳状、角砾状、皮壳状构造,胶状结构。

三、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

该矿床为现代风化沉积型,即风化淋滤型褐铁矿矿床,矿体呈透镜状、长条状、脉状产出,规模小,与围岩多呈整合接触关系,无蚀变现象,赋存于碳酸盐岩夹碎屑岩沉积建造中,较严格受层位和岩性控制,块状、土状、多孔状、钟乳状、角砾状、皮壳状构造,胶状结构。据此认为其成矿作用为淋滤作用和沉积作用。

经研究总结认为该矿床的成矿大致是:自燕山期以来,在白龙江复背斜的包家沟一带,已褶皱造山处于陆相环境的卓乌阔组碳酸盐岩、硅质细碎屑岩建造中,包括张性顺层断裂在内的不同方向、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断裂十分发育,为包家沟淋滤型褐铁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成矿流体通道和沉淀成矿的空间。在炎热潮湿的氧化条件下,充足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潜水不断汲取含矿建造中的铁质,在硅质板岩为顶板、灰岩为底板的成矿有利空间沉淀。经这种长期循环的淋滤-沉积作用,最终形成包家沟淋滤型褐铁矿矿床。

该矿床可能的成矿模式如图8-9所示。

图8-9 包家沟铁矿床成矿模式图

在西北风化出来铁矿石多吗,甘肃包家式铁矿

2、中国铁矿空间分布

一、中国铁矿成矿区带的划分

我国铁矿分布广泛,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铁矿查明资源储量。“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考虑全国Ⅱ、Ⅲ级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和铁矿自身特点,根据各省铁矿预测工作区和成矿远景区,在全国共划分阿尔泰、西准、东准、西南-西天山、东天山-北山、西昆仑、喀喇昆仑东段、东昆仑、阿尔金、祁连、冈底斯、唐古拉、三江、康滇(攀西-滇中)、白云鄂博-狼山、贺兰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吉黑东部、辽东-吉南、冀东-辽西、五台、吕梁-中条、邯邢-临汾、鲁西-胶东、舞阳-霍邱、秦岭、湘鄂西、綦江-涪陵、水城-凯里、桂西-滇东、江南(赣湘桂)、南岭、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海南36个铁矿成矿区带(图9-1)。但是由于东部地区工作程度相对较高,西部地区相对较低,因此这36个铁矿成矿区带相对集中于东部地区,查明铁矿资源储量主要集中于辽东-吉南铁矿成矿带、康滇(攀西-滇中)铁矿成矿带、冀东-辽西铁矿成矿带、鲁西-胶东铁矿成矿带、舞阳-霍邱铁矿成矿带、长江中下游铁矿成矿带、西南-西天山铁矿成矿带等为数不多的成矿带内,构成铁矿重点矿集区,资源潜力也数这些重点矿集区最大。

(1)鞍本矿集区

位于辽东-吉南铁矿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铁矿集区。含矿层位为鞍山群,含矿岩系为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角闪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夹磁铁石英岩和绢云石英片岩、千枚岩夹磁铁石英岩组合,产出东鞍山铁矿、西鞍山铁矿、大孤山铁矿、齐大山铁矿、南芬铁矿、北台铁矿、弓长岭铁矿、歪头山铁矿等铁矿床,铁矿查明资源储量达125亿吨,占全国的24%左右。但是这些铁矿床控制深度浅,鞍山群硅铁建造呈“单斜”状向深部延伸,预示深部找矿潜力大。最近,弓长岭矿区深部新发现大矿体,新增铁矿石量7000万吨,其中5000万吨是富矿;眼前山铁矿眼前山矿区深部新增铁资源储量(铁矿石)0.50亿吨;辽宁桥头深部在1000米以下发现铁矿体,已提交铁矿资源储量40亿吨,远景为70亿吨。最近在鞍山地区设立的整装勘查项目目标是提交75亿吨铁矿资源量。因此,该成矿带的资源潜力在100亿吨以上,主攻矿床类型为沉积变质型。

图9-1 中国铁矿成矿区带图

(2)攀西矿集区

属于康滇(攀西-滇中)铁矿成矿带。攀西矿集区海西期基性-超基性岩十分发育,为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形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区内共查明攀枝花式钒钛磁铁矿大型矿床8处、中型矿床9处,发现矿点、矿化点10余处,踏勘、检查航磁异常近10处,铁矿查明资源储量100亿吨。矿集区还有不少航磁异常未经查证,进一步找矿的潜力很大。另外钒钛磁铁矿深部钻孔控制较少,深部增储的潜力巨大。2008年米易县芨芨坪铁矿深边部新增资源储量(铁矿石)2.23亿吨。该区主攻矿床类型为岩浆型。滇中地区元古宙海相火山岩发育,寻找大红山式铁矿潜力也很大。

(3)冀东矿集区

属于冀东-辽西铁矿成矿带,该矿集区是仅次于鞍本地区的重要沉积变质型铁矿分布区。在大地构造上,本区处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隆起区(内蒙古地轴东部),因此广泛发育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特别是太古宙变质地层在本区发育齐全,包括古太古代、中太古代和新太古代各时代的地层,也有古元古代的地层。有意义的是,在上述不同时代的早前寒武纪地层中,均产有不同规模的条带状硅铁建造(铁矿床),如迁西岩群(水厂铁矿)、遵化岩群(石人沟铁矿)、滦县岩群(司家营铁矿)、朱杖子岩群(柞栏杖子铁矿)和密云地区密云岩群、四合堂岩群6套表壳岩内都有铁矿产出,其中尤以迁西岩群和滦县岩群中铁矿最为发育。变质表壳岩主要为火山岩-硅铁建造、含沉积岩的火山岩-硅铁建造、火山岩-沉积岩-硅铁建造、含火山岩的沉积岩-硅铁建造。已知大型和超大型铁矿床有司家营、水厂、石人沟、孟家沟、沙厂、柞栏杖子和马兰庄等,还有一批中小型铁矿床。本区已探明的铁矿资源储量达60多亿吨,占全国的10%以上。但是,已发现铁矿床的勘查深度较浅,还有与含铁建造产状相吻合的磁异常,如遵化-迁西弧形航磁异常带、滦南司格庄~昌黎大夫庄1:20万航磁异常高值带等,推断为深部铁矿体的显示;在第四系覆盖区有低缓航磁异常,如卢龙-夏官营一带的低缓磁异常、丰润火石营一带低缓磁异常,推断为沉积变质型铁矿引起。近年来冀东杏山铁矿找矿取得突破,施工4个孔,见3-6层矿,见矿最大厚度达161.00米,并见较富铁矿54.49米,mFe品位可达到33%左右,二马、杏山2个矿区合计新增333类铁矿石资源量1.7亿吨;2005年发现的滦南县马城铁矿经详查目前已获得资源储量(铁矿石)12亿吨,还有4亿吨资源潜力有待工作。

(4)鲁西矿集区

属于鲁西-胶东铁矿成矿带。该矿集区含铁层位主要有新太古界泰山岩群雁翎关组、山草峪组黑云变粒岩、磁铁石英岩和古元古界济宁群绢云千枚岩、绿泥绢云千枚岩、板岩、变质火山岩、磁铁石英岩,区内北部为济南长清-平阴-东平-汶上高正磁异常带,中部为汶上-济宁北低负磁异常带和济宁-嘉祥高正磁异常带,南部为单县低负磁异常带和单县南部龙王庙-蔡堂高正磁异常带,已探明苍峄、韩旺和东平等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最近济宁岩群含铁建造中发现了济宁铁矿床,估计资源量可达30亿吨,预示深部有巨大找矿潜力。

(5)舞阳矿集区

属于舞阳-霍邱铁矿成矿带。该矿集区铁矿床类型主要为沉积变质型,包括太古代条带状铁建造中沉积变质型铁矿床(鞍山式)和超基性岩体变质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赵案庄式)。太华岩群变质岩系分布范围大、层位稳定、含铁层位多,已发现经山寺、小韩庄、姚庄、前鲁、赵案庄等铁矿床。有多处航磁弱异常有待工作;已发现铁矿沿走向、倾向多未控制到矿体边界,对深部铁矿工作程度较低。东段新蔡县陈店—练村一带,地质大调查项目施工钻孔ZK1705和ZK12701见到铁矿层,单孔累计厚度70余米。舞阳铁矿田深部和外围浅覆盖区以及舞阳-新蔡一带浅-中深覆盖区工作程度很低,找矿前景十分广阔。

(6)霍邱矿集区

属于舞阳-霍邱铁矿成矿带。该矿集区含矿建造为新太古界霍邱群变质岩系,已发现大王庄铁矿、汪坝铁矿、霍邱王街道铁矿、刘塘坊铁矿、张家夏楼铁矿、万庄铁矿、堰湾铁矿、团山铁矿等,霍邱铁矿区深部和外围前寒武纪铁矿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7)大冶矿集区

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西端的大冶地区。该矿集区铁矿主要分布在鄂城-大幕山北北东向新华夏复合隆起带的西侧,包括鄂城、金山店、灵乡岩体与铁山岩体西部,均随各大侵入体及一些小侵入体成群成带产出,铁矿类型绝大多数为矽卡岩型,在空间上主要赋存于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与下三叠统大冶群碳酸盐岩、中一上三叠统蒲圻群砂页岩的接触带上;其次在离接触带不远的碳酸盐岩层间破碎和近接触带岩体中碳酸盐的残留体和捕虏体内。接触带的产状和范围往往控制着矿体的形态和规模。虽然工作程度高,已发现很多铁矿床,但是勘查深度浅,深部找矿潜力大,最近在大冶铁矿深部发现新矿体,新增铁矿石量2300万吨。

(8)宁芜-庐枞矿集区

该矿集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铁矿成矿带东段的宁芜盆地和庐枞盆地。该矿集区以产出“玢岩型铁矿”著称于世,已发现大中型铁矿床39处,探明铁矿资源储量19.5亿吨,宁芜北段的高公山及其东侧航磁异常与已知的梅山、卧(鄂)儿岗、吉山铁矿磁异常基本相似,其深部可能存在与铁成矿有关的大岩体,是寻找梅山式铁矿的有利地区。庐枞盆地已发现龙桥铁矿、罗河铁矿,盆地边部低缓复杂的磁异常未给于重视。罗河-缺口北东向异常带和黄屯-矾山东西向异常带分别产有罗河铁矿、泥河铁矿、杨山铁矿和龙桥、马鞭山、何家大小岭、黄屯等矿床,周边分布有牛头山、李家楼、清水塘、烟墩、黄寅冲等成矿地质条件和重磁异常类似的地段,找矿潜力较大。工作程度较低的枞阳义津桥-城山地区和枞阳义津桥-雨坛岗-会宫一带均为重磁异常带,具有寻找“玢岩型”铁矿前景。近年来新发现的泥河玢岩型铁矿床估计铁矿石资源量超过1亿吨,全铁平均品位达40%。

(9)阿吾拉勒矿集区

位于西南-西天山铁矿成矿带。该矿集区地处准噶尔弧盆系、塔里木陆块和伊赛克-伊犁陆块的交汇部位,地质构造复杂,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北部为伊赛克-伊犁陆块的博罗科努古生代岛弧带,南部为依什基里克晚古生代裂谷系。区内与阿吾拉勒-依什基里克晚古生代裂谷系对应,沿阿吾拉勒山及博罗霍洛山东段延伸,为新源铁矿带的主体部分,与石炭纪—二叠纪火山活动及其火山岩有关的铜、铁、金多金属矿产发育,代表性铁矿床有查岗诺尔大型铁矿床、式可布台中型铁(铜)矿床、利源铁矿床、智博冰川铁矿床及备战铁矿床。近年通过对查岗诺尔、智博、松湖铁矿的勘查,探明的铁矿石资源量达大型或具有大型前景,已形成了一个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矿集区,找矿潜力大。

二、不同类型铁矿空间分布

沉积变质型铁矿分布范围广泛,但主要集中分布于华北克拉通及其周缘的辽东-吉南、冀东-辽西、五台、吕梁-中条、白云鄂博-狼山、鲁西-胶东、舞阳-霍邱等铁矿成矿区带,此外在祁连、海南、南岭、秦岭等成矿带也有分布。

岩浆型铁矿主要分布在康滇(攀西-滇中)成矿带,其次为冀东-辽西成矿带。此外在东天山-北山、大兴安岭、鲁西-胶东、东南沿海等成矿带也有零星分布。

接触交代-热液型铁矿分布广泛,但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国东部的长江中下游、邯邢-临汾、鲁西-胶东等铁矿成矿带中。

海相火山岩型铁矿主要分布于康滇(攀西-滇中)、西南-西天山、阿尔泰、东天山-北山成矿带,其他成矿带较次要;陆相火山岩型铁矿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其次为西南三江成矿带,其他成矿带零星分布。

沉积型铁矿分布很广。但海相沉积型铁矿主要为分布于五台成矿带的宣龙式铁矿和江南成矿带中的宁乡式铁矿;陆相沉积型铁矿很少,主要为綦江-涪陵成矿带中的綦江式铁矿。

风化淋滤型铁矿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成矿带,但工业意义不大。

三、不同时代铁矿的空间分布

不同时代铁矿的空间分布规律明显。太古代-古元古代铁矿为鞍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其空间分布即为沉积变质型铁矿的空间分布;中-新元古代铁矿分布于五台、冀东-辽西、南岭、祁连、白云鄂博-狼山、新疆东天山、内蒙古中部、康滇(攀西-滇中)等成矿带,矿床类型以白云鄂博式、新余式、镜铁山式沉积变质型铁矿、宣龙式沉积型铁矿和大庙式岩浆型铁矿为主;早古生代铁矿较少,主要分布于祁连、秦岭成矿带,矿床类型主要为岩浆型和接触交代-热液型;晚古生代铁矿主要分布于阿尔泰、西南-西天山、东天山-北山、康滇(攀西-滇中)、湘鄂西、江南(赣湘桂)等铁矿成矿区带,以蒙库式和查岗诺尔式海相火山岩型铁矿、攀枝花式岩浆型铁矿、宁乡式沉积型铁矿为主;中生代铁矿分布广泛,但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长江中下游、邯邢-临汾、鲁西-胶东、东南沿海、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成矿带,矿床类型以与华北克拉通活化有关的大冶式、邯邢式接触交代-热液型和宁芜式陆相火山岩型铁矿为主;新生代铁矿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各成矿带,主要为风化淋滤型铁矿。

在西北风化出来铁矿石多吗,甘肃包家式铁矿

3、中国铁矿石储量有多少?

截至2015年底,全国铁矿区数量为4669处,査明资源储量850.77亿吨,其中基础储量207.63亿吨(储量50.38亿吨),主要分布在辽守、四川、河北、山东、内蒙古、安微、云南、山西和湖北等省区。

石源分布

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资源储量占总量的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

一、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中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山(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等)、本溪(南芬、歪头山、通远堡等)、辽阳(弓长岭),部分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化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

鞍山矿区矿石的主要特点:

1、除极少富矿外,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40%,平均30%左右。必须经过选矿处理,精选后含铁量可达60%以上。

2、矿石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部分为假象赤铁矿和半假象赤铁矿。其结构致密坚硬,脉石分布均匀而致密,选矿比较困难,矿石的还原性较差。

3、脉石矿物绝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组成的,SiO2在40-50%。但本溪通远堡铁矿为自溶性矿石,其碱度(Ca+Mg/SiO2)在1以上。且含锰1.29-7.5%可代替锰矿使用。

4、矿石含S、P杂质很少,本溪南芬铁矿含P很低,是冶炼优质生铁的好原料。

二、华北地区

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邯郸地区的武安、峰峰矿区。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

迁滦矿区矿石为鞍山式贫磁铁矿,含酸性脉石,S、P杂质少,矿石的可选性好。

邯邢矿区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0%-55%之间,脉石中含有一定的碱性氧化物,部分矿石S高。

三、中南地区

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该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基地。

大冶矿区是中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程潮、灵乡等矿山,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石含铁量40-50%,最高的达54-60%。

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等,脉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剂性(CaO/SiO2为0.3左右),矿石含P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含有色金属。

矿石的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入高炉冶炼。

四、华东地区

华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此外还有山东的金岭镇等地也有相当丰富的铁矿资源储藏,是马鞍山钢铁公司及其他一些钢铁企业原料供应基地。

芜宁矿区铁矿石主要是赤铁矿,其次是磁铁矿,也有部分硫化矿如黄铜矿和黄铁矿。铁矿石品位较高,一部分富矿(含Fe50%-60%)可直接入炉冶炼,一部分贫矿要经选矿精选、烧结造块后供高炉使用。矿石的还原性较好。

脉石矿物为石英、方解石、磷灰石和金红石等,矿石中含S、P杂质较高(含P一般为0.5%,最高可达1.6%,梅山铁矿含S平均可达2%-3%),矿石有一定的溶剂性(如凹山及梅山的富矿中平均碱度可达0.7-0.9),部分矿石含V,Ti及Cu等有色金属。

五、其他地区

除上述各地区铁矿外,中国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各省,如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新疆等地都有丰富的不同类型的铁矿资源。

铁矿分类

一、赤铁矿

赤铁矿中主要成分为Fe2O3,即氧化铁。自然界中Fe2O3的同质多象变种已知有两种,即α-Fe2O3和γ-Fe2O3,其中Fe的质量分数约为69.9433034300%。前者在自然条件下稳定,称为赤铁矿;后者在自然条件下不如α-Fe2O3稳定,处于亚稳定状态,称之为磁赤铁矿。

二、磁铁矿

主要成分为Fe3O4,即四氧化三铁,每个Fe3O4分子中有两个+3价的铁原子和一个+2价的铁原子,即Fe2O3·FeO,氧原子为-2价,其中Fe的质量分数约为72.3597945571%。等轴晶系。

三、褐铁矿

褐铁矿并不是一个矿物种,而是针铁矿、纤铁矿、水针铁矿、水纤铁矿以及含水氧化硅、泥质等的混合物。化学成分变化大,含水量变化也大。

1、针铁矿 α-FeO(OH)。

含Fe 62.9%。含不定量的吸附水者,称水针铁矿HFeO2·NH2O。斜方晶系,形态有针状、柱状、薄板状或鳞片状。通常呈豆状、肾状或钟乳状。切面具平行或放射纤维状构造。有时成致密块状、土状,也有呈鲕状。

颜色红褐、暗褐至黑褐。经风化而成的粉末状、赭石状褐铁矿则呈黄褐色。针铁矿条痕为红褐色,硬度5~5.5,比重4~4.3。而褐铁矿条痕则一般为淡褐或黄褐色,硬度1~4,比重3.3~4。

2、纤铁矿γ-FeO(OH)。

含Fe 62.9%。含不定量的吸附水者,称水纤铁矿FeO(OH)·NH2O。斜方晶系。常见鳞片状或纤维状集合体。颜色暗红至黑红色。条痕为桔红色或砖红色。硬度4~5,比重4.01~4.1。

四、钛铁矿

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即钛酸亚铁,其中Fe的质量分数约为36.8031410549%。三方晶系。菱面体晶类。常呈不规则粒状、鳞片状或厚板状。在950℃以上钛铁矿与赤铁矿形成完全类质同象。

五、菱铁矿

菱铁矿主要成分为FeCO3,即碳酸亚铁,其中Fe的质量分数约为49.0504689248%,常含Mg和Mn。三方晶系。常见菱面体,晶面常弯曲。其集合体成粗粒状至细粒状。

亦有呈结核状、葡萄状、土状的。黄色、浅褐黄色(风化后为深褐色),玻璃光泽。硬度3.5~4.5,比重3.96左右,因Mg和Mn的含量不同而有所变化。

六、黄铁矿

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即过硫化亚铁,其中Fe的质量分数约为46.5519684580%,黄铁矿因其浅黄铜的颜色和明亮的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是黄金。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成分中通常含钴、镍和硒,具有NaCl型晶体结构。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铁矿资源调查报告

4、矿产资源在中国哪里最多?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4种。即;铁矿、锰矿、铬矿、钛矿、钒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镁矿、镍矿、钴矿、钨矿、锡矿、铋矿、钼矿、汞矿、锑矿、铂族金属(铂矿、钯矿、铱矿、铑矿、锇矿、钌矿)、金矿、银矿、铌矿、钽矿、铍矿、锂矿、锆矿、锶矿、铷矿、铯矿、稀土元素(钇矿、钆矿、铽矿、镝矿、铈矿、镧矿、镨矿、钕矿、钐矿、铕矿)、锗矿、镓矿、铟矿、铊矿、铪矿、铼矿、镉矿、钪矿、硒矿、碲矿。各种矿产的地质工作程度不一,其资源丰度也不尽相同。有的资源比较丰富,如钨、钼、锡、锑、汞、钒、铁、稀土、铅、锌、铜、铁等;有的则明显不足,如铬矿。

铁矿

中国是铁矿资源总量丰富、矿石含铁品位较低的一个国家。目前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834处,总保有储量矿石463亿吨,居世界第5位。除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外,铁矿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东北、华北地区资源为最丰富,西南、中南地区次之。就省(区)而言,探明储量辽宁位居榜首,河北、四川、山西、安徽、云南、内蒙古次之。中国铁矿以贫矿为主,富铁矿较少,富矿石保有储量在总储量中占2.53%,仅见于海南石碌和湖北大冶等地。从铁矿成因类型来看,根据程裕淇和赵一鸣等的意见,主要有与铁质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岩浆型铁矿床,如四川攀枝花铁矿床,与中酸性(包括偏基性与偏碱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接触交代-热液铁矿床,如湖北大冶、福建马坑、内蒙古黄岗等;与中性钠质或偏钠质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如江苏、安徽两省的宁芜铁矿、云南大红山铁矿等;沉积型赤铁矿和菱铁矿床如鄂西、赣西、湘东地区的赤铁矿;变质沉积铁矿,如鞍山铁矿、冀东铁矿等;风化淋滤残积型铁矿,如广东大宝山、贵州观音山等。铁矿成因类型以分布于东北、华北地区的变质-沉积磁铁矿为最重要。该类型铁矿含铁量虽低(35%左右),但储量大,约占全国总储量的一半,且可选性能良好,经选矿后可以获得含铁65%以上的精矿。从成矿时代看,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铁矿形成,但以元古宙力量重要。

锰矿

中国锰矿资源较多,分布广泛,在全国21个省(区)均有产出;有探明储量的矿区213处,总保有储量矿石5.66亿吨,居世界第3位。中国富锰矿较少,在保有储量中仅占6.4%。从地区分布看,以广西、湖南为最丰富,占全国总储量的55%;贵州、云南、辽宁、四川等地次之。从矿床成因类型来看,以沉积型锰矿为主,如广西下雷锰矿、贵州遵义锰矿、湖南湘潭锰矿、辽宁瓦房子锰矿、江西乐平锰矿等;其次为火山-沉积矿床,如新疆莫托沙拉铁锰矿床;受变质矿床,如四川虎牙锰矿等;热液改造锰矿床,如湖南玛璃山锰矿;表生锰矿床,如广西钦州锰矿。从成矿时代来看,自元古宙至第四纪均有锰矿形成,以震旦纪和泥盆组为最重要。

铬矿

中国铬矿资源比较贫乏,按可满足需求的程度看,属短缺资源。总保有储量矿石1078万吨,其中富矿占53.6%。铬矿产地有56处,分布于西藏、新疆、内蒙古、甘肃等13个省(区),以西藏为最主要,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一半。中国铬矿床是典型的与超基性岩有关的岩浆型矿床,绝大多数属蛇绿岩型,矿床赋存于蛇绿岩带中。西藏罗布莎铬矿和新疆萨尔托海铬矿等皆属此类。从成矿时代来看,中国铬矿形成时代以中、新生代为主。

钛矿

中国钛矿分布于10多个省区。钛矿主要为钒钛磁铁矿中的钛矿、金红石矿和钛铁矿砂矿等。钒钛磁铁矿中的钛主要产于四川攀枝花地区。金红石矿主要产于湖北、河南、山西等省。钛铁矿砂矿主要产于海南、云南、广东、广西等省(区)。钛铁矿的TiO2保有储量为3.57亿吨,居世界首位。钛矿矿床类型主要为岩浆型钒钛磁铁矿,其次为砂矿。从成矿时代来看,原生钛矿主要形成于古生代,砂钛矿则于新生代形成。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图片、文字)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若涉及到侵权,请联系youxikuang@hotmail.com